斯洛維尼亞(斯洛維尼亞語:Slovenija)是一個位於中歐南部,比鄰阿爾卑斯山的小國。全稱斯洛維尼亞共和國,西鄰義大利,西南通往亞得里亞海,東部和南部被克羅埃西亞包圍,東北有匈牙利,北接奧地利。

斯洛維尼亞在1991年之前為前南斯拉夫的一個加盟共和國。1991年6月25日獲得獨立。

File:Flag of Slovenia.svgFile:Coat of Arms of Slovenia.svg
File:LocationSlovenia.png位置
歷史

在遠古時代,斯洛維尼亞的居民為古凱爾特人及古伊利裡亞人。羅馬帝國經過長達兩百年與當地民族的衝突以後,於1世紀時開始對該地進行統治,並在當地建立的多個城市。
從6世紀起,斯洛維尼亞民族的祖先,古斯拉夫人漸漸在此地定居。7世紀時當地興起了第一個斯洛維尼亞族國家,Carantania公爵國。745年該國由法蘭克帝國吞併,許多斯拉夫人自此轉信天主教。
1000年左右書寫的Freising manuscripts(弗萊興手抄本?)為斯洛維尼亞語現存最早的文字記錄,也是歷史上第一個以拉丁字母書寫的斯拉夫語言。14世紀時斯洛維尼亞大部分成為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地,該王朝即奧匈帝國的建立者。拿破崙時代斯洛維尼亞曾一度成為法國的伊利裡亞諸省的一部分。

1848年,奧匈帝國內地方民族主義高漲,斯洛維尼亞也傳出了建立統一獨立的國家的呼聲。

1918年,奧匈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旋即崩潰。斯洛維尼亞成為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王國的一部分。王國於1929年更名為南斯拉夫。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斯洛維尼亞大部分由德國及義大利所兼併,戰後又以加盟共和國的身份重歸南斯拉夫聯邦。
南斯拉夫時期的斯洛維尼亞是六個加盟共和國當中最富裕的一個。南斯拉夫領導人狄托於1980年逝世後,斯洛維尼亞政府開始自行進行一系列的政治、經濟改革,並於1989年9月通過修正案,重申斯洛維尼亞加盟共和國脫離聯邦的權利。

1990年12月23日,斯洛維尼亞進行全民公決,88%贊成獨立。1991年6月25日,斯洛維尼亞正式宣佈獨立。南斯拉夫隨即派兵向斯洛維尼亞宣戰,但十天內便在斯洛維尼亞的抵抗中撤退,雙方基本沒有傷亡,史稱十日戰爭。
1992年,歐洲共同體承認斯洛維尼亞為獨立國家,並接納斯洛維尼亞加入聯合國。同年,斯洛維尼亞正式獨立。

獨立後,斯洛維尼亞將注意力轉向西方。2004年3月斯洛維尼亞加入了北約組織,5月1日加入歐盟,在2007年1月正式啟用歐元,2007年12月21日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

政治

斯洛維尼亞首腦是總統,由全民投票每五年選舉一次。政府行政權由總理及內閣主導,內閣由議會選舉產生。總理通常為執政黨派的領導人。
斯洛維尼亞議會分為兩院。Državni zbor(斯洛維尼亞衆議院?)有90名代表,Državni svet(斯洛維尼亞參議院?)有22名代表。衆議院權力較大。選舉為每4年一次。

地理
 
斯洛維尼亞處於歐洲四大地理地區的交界處:阿爾卑斯山脈、迪納拉山脈、多瑙河中游平原以及地中海沿岸。斯洛維尼亞全國平均海拔為557米,最高峰為特里格拉夫山(Triglav),海拔2864米。斯洛維尼亞約有一半的面積(10124平方公裡)由森林所覆蓋,本國森林覆蓋程度亦在歐洲各國當中名列第三,排在芬蘭和瑞典之後。國內亦有原始森林仍然存在。除此以外,國內有5593km²的草地,363km²的果園以及216km²的葡萄園。斯洛維尼亞的海岸綫很短,幾乎是內陸國家。

斯洛維尼亞沿海屬地中海氣候,內陸屬溫帶大陸性氣候。一月平均氣溫為-2°C,七月為21°C。
 斯洛維尼亞最高峰—特里格拉夫山
 裡布尼察湖

首都

盧布爾雅那(斯洛維尼亞語、匈牙利語:Ljubljana),德國稱萊巴赫(Laibach),義大利稱盧布亞那(Lubiana),斯洛維尼亞的首都、該國最大城市和11個特別市之一。面積約170平方公裡,人口27.86萬(2007年統計)。

盧布爾雅那是斯洛維尼亞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該市是斯洛維尼亞中央政府及其各部、國會和總統的駐地。由於交通聯繫、產業集中、科研機構和產業傳統等方面的優勢,該市在斯洛維尼亞得以擁有首席經濟地位。

盧布爾雅那地處阿爾卑斯山山麓的河谷盆地,風景宜人。城市的建築氛圍明顯受到了來自奧地利和義大利的強烈影響,位於河畔的市中心地帶,遍布文藝復興風格、巴洛克風格、新古典主義和新藝術運動風格的古老建築與橋樑,高地上始建於中世紀的城堡則俯瞰整個古城。盧布爾雅那的另一個特別之處,是其著名的非主流文化中心Metelkova,在反傳統的青年人中頗有影響。

從城堡俯瞰盧布爾雅那的天際線

從城堡俯瞰盧布爾雅那 
盧布爾雅那在斯洛維尼亞的位置位置圖

盧布爾雅那在斯洛維尼亞的位置
 File:Zmajski most-Ljubljana.JPG

龍橋。龍是盧布爾雅那的標誌

語源學

語言學家對於盧布爾雅那這個名稱的來歷意見並不一致。通常認為它雖然與斯洛維尼亞語詞彙 ljubljena(「親愛的」)非常相似,但只是一個巧合;這個名稱可能是從拉丁文alluviana(「泛濫的河流」)演變而來。還有一些人推測這個名稱來源於古代斯拉夫人神話中一個神祗的名字Laburus。也有語言學家將拉丁和斯拉夫兩種起源說全都否定,重現出更早的來源Lablana,但是沒有得到詞源學的確認。

該市的德語名稱萊巴赫(Laibach),源自於Laibach(或Laubach),意為「不冷不熱的溪流」。其義大利語名稱Lubiana是其拉丁語和德語形式的混血。這些名稱在歷史上曾經非常重要。1980年代,「萊巴赫」這個名稱由於萊巴赫樂隊而再次廣為人知。

1918年以後,斯洛維尼亞不鼓勵使用該市的德語名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納粹試圖在其佔領的斯洛維尼亞執行激烈的日耳曼化政策時,特別引起了爭議。今天,大部分德國人使用Ljubljana這個名稱。另一方面,「萊巴赫」這個名稱在奧地利和德國南部,以及盧布爾雅那的德國大使館,仍然得到廣泛使用。

歷史

盧布爾雅那地區已知最早的居民點,是在青銅時代建於水上的木屋。公元15年,羅馬帝國在此建立艾摩那殖民地(Colonia Iulia Aemona)。452年,艾摩那被阿提拉率領的匈族洗劫並摧毀。6世紀時斯拉夫民族的一支斯洛維尼亞人抵達此地。

關於盧布爾雅那最早的文獻記載可追溯到1144年(德語Laibach)和1146年(拉丁語Luwigana)。 這個居民點在1220年獲得城市特權,1335年歸屬於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之下,直到1918年。這一時期,盧布爾雅那卡尼奧拉公國的首府。1461年,盧布爾雅那成為教區中心。在中世紀晚期,發展成為一個斯洛維尼亞的文化中心。

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被拿破崙戰爭所短暫打斷,從1809年到1813年,盧布爾雅那成為法國伊利里亞省的省會。從1816年到1849年,盧布爾雅那是伊利里亞王國的首府,奧地利帝國的行政單位之一。1821年,該市舉辦了萊巴赫國會。1849年,盧布爾雅那開通了到維也納的第一條鐵路;1857年,鐵路通的里雅斯特。在19世紀下半葉,在最初與克拉根福的競爭之後,盧布爾雅那形成無可爭議的斯洛維尼亞文化中心。

1895年4月14日20時17分,復活節期間,一場地震破壞了該市的很大一部分。這次地震的震級為6.1級,甚至遠達佛羅倫斯、維也納和斯普利特都有震感。當時,盧布爾雅那大約有 31,000 人口,1,400 幢建築物。大約10%的建築物遭到摧毀或大規模損壞,後來經過翻建或改變。儘管死傷人數不多,但是地震嚴重損壞了Vodnik 廣場老修道院,其中包含教區女子學院和圖書館,因此這座建築物被迫完全拆毀,後來在此開設了盧布爾雅那的戶外中央市場。這次地震使得該市大為擴展,並且相當普遍地改變為新藝術運動建築,與保存下來的早期的巴洛克風格的建築一同存在。The Mladika 例如,今天斯洛維尼亞外交部的所在地,而其他許多建築追溯到緊接著地震之後的時期。重建計劃由市長Ivan Hribar執行,賦予盧布爾雅那現代的新形象。

隨著1918年奧匈帝國的崩潰,盧布爾雅那成為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內斯洛維尼亞的非正式首都,1929年,成為南斯拉夫王國 Drava Banovina的正式省會。

1941年4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影響到該市,盧布爾雅那被義大利佔領,改設盧布爾雅那省。該市成為地下反法西斯抵抗運動的主要中心之一,1942年2月23日,義大利佔領當局用30 公里長的鐵絲網將其完全包圍起來。在1943年9月義大利投降之後,納粹德國取代了義大利人佔領該市。 該市被德國人和他們的斯洛維尼亞合作者統治,直到1945年5月斯洛維尼亞游擊隊解放該市。戰後,為紀念此事,已經按照戰爭進程修建了紀念與戰友情誼小徑(Pot spominov in tovarištva, acronym PST)。

1955年,南斯拉夫總統約瑟普·布羅茲·狄托授予盧布爾雅那市「英雄城市」的稱號,因為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顯示出來的英雄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盧布爾雅那成為南斯拉夫斯洛維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首府。1991年十日戰爭後,南斯拉夫人民軍撤出,斯洛維尼亞取得獨立,仍以該市為首都。

 盧布爾雅那城市廣場

地理與氣候

盧布爾雅那位於東經14.30°,北緯46.03°,位於斯洛維尼亞的中央,薩瓦河上游的盆地,盧布亞那河在此流入薩瓦河。盧布爾雅那的平均海拔高度為298米。
盧布爾雅那氣溫變化的部分一月約2.4℃、七月約21.9℃,氣候宜人。平均年降雨量約1350毫米。
 盧布爾雅那市區北部,位於阿爾卑斯山腳下

教育

1693年,學者聯誼會(Academia operosorum Labacensis)成立於盧布爾雅那。雖然於1801年關閉,卻是成立於1938年的斯洛維尼亞文理科學院的先驅。該市唯一的大學,盧布爾雅那大學成立於1919年。該市還擁有歐洲最古老的交響樂團之一,愛樂協會(Academia Philharmonicorum)成立於1701年。此外,該市還是在全世界擁有10,000名會員的國際學術團體——政治學學生國際協會(IAPSS)的永久駐地。
 盧布爾雅那大學,前 Carniolan 國會大樓

(以上資料皆來自維基百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薩歐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